去美国读法学院之前的暑假,
除了死磕课本还可以读些什么书
十年前,同样是在这样一个炎热的七月,我拿着崭新的本科毕业证泪眼婆娑地告别室友,离开了无比眷恋的大学校园,转头隔周,就匆忙踏上了前往美国法学院的留学旅程。
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无孔不入地浸透着我们的生活,除了留学论坛上收集到的只言片语和学校官网上的宣传资料,我对即将前往的新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天真烂漫的我,在忧心忡忡的父母的敦促下,把出国准备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保障衣食住行之上。
作为一个从未出过国的宅妹子,不仅父母担心,我自己对于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解决生活所需也感到茫然无措,对于重头戏—“学业”的难度反而评估不足。然而,事实证明,我果然是低估了人类的生存本能,而高估了自己学习能力。
在一个发达国家的校园小镇上,吃喝拉撒怎么都能解决,老师同学也很乐于帮忙,安顿下来之后,劈头盖脸砸下来的专业课程才真是差点要了命,因此我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在开学前给专业课程做做攻略。
于是前几天,亲戚家的小朋友要去美国读商科,长辈们特地约了饭局,让我多“指点”。我便问她做了哪些准备,心里暗想要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她别跟我犯一样的错误。谁知人小孩说,已经在学校的微信群里找前辈要了第一学期所有课程资料,暑假已经开始自学了。
我:“那课本呢,课本这边买不到呀。”
小朋友:“哦,有电子版,我送打印店打出来了,十五块钱。”
我:“光看课本看得明白吗霸气说说短语1l?自学感觉有没有效果霸气说说短语1l?”
小朋友:“还行吧,淘宝有课程音频卖,不过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凑合听了一下。”
我:“…那,文曲星带了吗霸气说说短语1l?”
小朋友向我投来让人耻辱的一瞥,“文曲星是什么?哦,电子辞典啊,用不着,手机下个app就行。”
我于是彻底败下阵来,时代变化太快,这一代从小被“鸡”大的小朋友们所拥有的资源远不是我们那个年代可比的。小朋友她妈,这时还跳出来凡尔赛了一把,说:“还有一个月才出发呢,可这孩子课本都快看完了,要不你再给她介绍点别的书看呗?”
我只能报以“真厉害”的微笑,隔行如隔山,聊聊法学院还行,商科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了。也正是这场饭局触发了我写这篇短文的动力,虽然法学院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但回想起来,我从中得到的锻炼和成长仍是我这些年来最感恩的事情,如果说还有一点值得分享的经验,那么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是我最有信心的部分。
在之前的法考/纽约bar通关总结中我曾提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预习的习惯对于一开始适应美国法学院的节奏至关重要,但是暑假就开始啃课本到底能收获多少,我感觉因人而异,毕竟要直接阅读砖头一般全英文的专业课本,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挑战。
法学是门社会学科,是关于人与人关系的规范理论,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其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本质上又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一个国家的法律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的治理手段。关于法的本质和作用、法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的理解,有时并不是单纯通过看某一两本书就可以完全领会的。
中美法律体系分属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在法的渊源、论证方法、审判程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学习海洋法系的英美法,除了知识体系的差异外,更多的还涉及思维方式的转变。普遍的观点认为,要研究美国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要了解美国法律。同样的,想学习美国法律,就必须要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国家,是怎样一个社会,在那样一块土壤上,法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发展和创新的,法体现了它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如同人生中遇到的任何其他问题一样,想解答上述问题,最好的获知路径就是读书,通过大量的拓展阅读铺垫基础信息,可以为我们理解金字塔顶端那些经前人精炼总结出的果实,提供切实的帮助。
在这里,诚挚向所有即将开始法学院1L生活的新生们推荐以下书籍,相信多少会有助于视野的开拓,特别是在对具体课程的学习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妨放下教材看看这些书目,从更广的角度尝试去理解美国社会特性给美国法律现实带来的影响。
推荐书目:
《近距离看美国》系列 林达
这个系列共四册,《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和《如彗星划过夜空》,在我的推荐榜单上是绝对的第一位。事实上,我非常非常地希望,当年出国之前能有人把这套书推荐给我,它们从侧面解答了我的许多疑惑。在我工作几年后第一次读到这套书时,不断回想起宪法课上的情形,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为什么当时讲到几个著名宪法修正案,我没有美国学生那种强烈的共鸣。并不是我没有听懂没有学会,而是我不知道那之前的历史和那之后的影响,也没有多少切身感受,就像没有见过黑暗人的人,不知道光明为何可贵。
正如《历史深处的忧虑》一开篇所说:“…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只有当概念变成切身体验,才能彻底融入个体的思维链条,成为思想的一部分。
作者林达是一对夫妻合用的笔名,这四本书编辑收纳了他们在九十年代初移民美国后写给国内亲友的书信,反应了他们从新移民的角度了解、探索美国社会以及美国的宪政、文化、历史的历程。
让我十分钦佩的是,虽说是给亲友的书信,但每一篇都主题明确、思考深入、富有洞见,可以媲美精心撰写的研究报告。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刑事案件辛普森案、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政治法治体系演进、无法回避的种族问题,通过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以独到的方式娓娓道来。因此作为课外补充读物,这套丛书无论是从趣味性还是有益性来讲,都值得广泛推荐。
当然由于这不是学术性著作,作为法学专业人员,我认为大家对于书里提及的历史事实的准确性以及观点和立场问题,可以,同时也应该保持辩证思维。我推荐这套丛书,更多的是从人文著作的角度,希望帮助大家打开视角,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同时也能以较为容易接受的方式给后面的专业学习做些铺垫。
推荐书目:
《美国宪政历史---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任东来 / 陈伟 / 白雪峰
推荐书单的第二位,学术气息会稍浓郁一些,相信不少法学生都听说过这本《美国宪政历史——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作者任教授将其定位为“写给普通读者的专业书”,是集研究价值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书由三篇论文和25个司法案例组成,从美国宪法的渊源、产生过程和特征,以及司法体现的发展讲起,结合美国宪政史上最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 “布朗案”等案件,对美国宪政发展历程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介绍。
如果说《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是铺垫,那么《美国宪政历史---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则是叩门砖,九月开学之前如果能看完这些我认为起码在宪法课程的学习上,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充分了。而从这里之后,就应该进入正题,所有的精力都应该投入到课程的学习。
虽然阅读中文课外书带来的快感很容易对比出英文教材的晦涩,但我想坦诚地告诉大家,搞学术研究不比读文学作品,由于存在语言和思维上的差异,即使是翻译出版的学术著作,译文也无法呈现原著100%的面貌,有些精髓和无法言语的感触,只能通过在原文语境下的阅读和听讲才能感受,因此迈过了叩门砖之后,就不能过于依赖中文读物,阅读的重点建议放在法学院的教材和教授推荐阅读书目。
上面推荐的五本书主要针对1L必修课中的宪法和刑法两大基础课程,后续的其他细分课程和宪法相比,历史和社会相关性较少,法理和英国法渊源相关性更高,辅助阅读书目有机会下次再另外推荐。
推荐书目:
Theodore Boone,Half the Man, Twice the Lawyer By John Grisham
John Grisham 是美国知名的畅销作家,他曾做过执业律师,最擅长描写充满戏剧色彩的刑事审判故事,电影《造雨人》、《终极证人》、《杀缪时刻》、《糖衣陷阱》都是由他的畅销作品改编而来。高超的叙事能力和法律专业背景让他的小说既抓人眼球又不失深度,在美国任何一家书店的“Best Seller”柜台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Theodore Boone系列是John Grisham为青少年读者创作的系列小说,讲述一个父母都是律师的13岁少年西奥从小立志要当律师,运用法律知识帮助身边的朋友同学解决难题,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卷入了一场谋杀案件的故事。这套丛书已经出到了第七本,目标读者是8-12岁的Young Adult青少年,其叙事风格仍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但是作为少儿读物在阅读难度和内容筛选上都有所调整。虽然国内有出全套的中文版,但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阅读原著,甚至是,如果找不到原著就干脆不用“看”了,因为下文会介绍更好的办法。
推荐这英文原本书籍的理由和法律的关系并不太大,因为毕竟YA级的读物难度有限,涉及的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对专业学习的提升帮助不大,而纯从小说情节的精彩程度上来说,Grisham的其他知名作品也更胜一筹。但是,作为英文读物,这套书真的是学习标准英文表达最棒的工具。
作为YA级读物,书里几乎没有任何生僻、高阶的生词,同时不知是不是出于曾经的法律工作者对文字的敏感,以及对受众群的特别关照,作者在书中使用的任何一个词语、词组或是短语,如果你去查英英词典(英英词典比英汉辞典更重要)里的解释,再看书里作者使用的场景,会发现几乎是标准中的标准,无论是意思表达,还是使用方式上,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准确,并且都是日常生活中高频率出现常见用语。
这对于我们非英语母语的阅读者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学习材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在还达不到信达雅的程度时,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写作,准确而简练的表达能最大程度节省沟通成本、体现专业素养。特别是法律行业,专业词汇是基础,干练地道的表达更是默认的门槛,因此我认为这样既与专业相关,又简明易懂的读物是非常好的入门级学习范本。
使用标准用语的同时保持诙谐和个人风格,在这一点上,同为小说创作者我十分佩服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而让我为这套稍显幼稚的YA级读物着迷,一口气追完七本,则是因为我发现了它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那就是有声书。
自从尝试了有声书,阅读对我来说选择更多了。最喜欢听英文的原声读物,利用通勤之类的碎片时间,可以随时进入一个独立的世界,而只要选择恰当,听英文书比看英文书更有趣和有收获,因为通过声音的演绎,会给内容增加额外的魅力,这个话题也值得将来另开一篇展开来讲。
总之,Theodore Boone系列的推荐使用方式,是通过听书来磨耳朵,同时学习标准英文表达,以达到持续培养语感的目的。全系列都可以在喜马拉雅找到音源,讲真,走过路过,一定不要错过哇。
另外再提供一个辅助学习的小tips,那就是百度百科。凡是难以完全消化理解的概念、名词、事件、著名案例,都可以尝试先通过阅读中文资料获取基本概念、搭建主要框架,然后再阅读教材原文、填充知识细节的方式来帮助掌握。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认真做了准备,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仍被教授飞快地语速和陌生的词汇炸得头晕脑胀,千万不要为没听懂的那70%感到沮丧。紧紧抓住听懂了的30%,去体会它们是如何穿过重重障碍踏实地落地在你的大脑皮层,要像收集陨石一样收集它们的痕迹。不断拓展在“法律”之外的知识体系,提升听读能力,逐渐你会发现30%变成35%,50%,70%,90%,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必经的过程,只要找对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对你来说会更快更轻松,这就是阅读给阅读者的反馈,也是这篇短文希望能给大家的一点指引。至于法学院生活的其他侧面,欢迎参看我的小说连载《二十美帝,三十梦》,里面有最真实的留学生活爱恨情仇。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上面都是废话,只有美剧能够打动你的心,那就去看The Good Wife《傲骨贤妻》吧,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律政剧里只有这一部(前三季)中的庭审情节对现实稍有借鉴意义。而抛开任何实用价值的考虑,这仍是一部好剧,尤其推荐给在职业道路上顶风前进的女生朋友们,虽然它有时会直扎心口,让你看到最丑恶的现实,但大部分时候也会给予你最解气的反转,女主一步步打怪升级,仿佛我们也在自己的战场上一点点站稳脚跟。
疫情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让这一届的留学生活更加不易,要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克服最艰难的过程所得到的,必定会是最珍贵最璀璨的一段人生经历。
All the best!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