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鲁迅的偷着乐》读后感

《鲁迅的偷着乐》读后感

文/丁振良

周长行先生的散文《鲁迅的偷着乐》(以下简称《偷着乐》),我看了几遍,由于鲁迅文章我读得少,不敢乱说,但憋不住地又想说几句。

《偷着乐》从字眼上看,一个是“偷”字,一个是“乐”字,再加上笔者着意强调的一个“玩”字,使这篇文章与其他写鲁迅的文章相比,就让我产生了另开一种局面的感觉。

周长行先生的《偷着乐》在《真言贞语》等多个网络平台刊发后,点击率很高。他以鲁迅的《社戏》为背景,对其无辜被“删除”了一些文字的遭遇,表达了不快与愤慨,我也深有同感。

《社戏》是鲁迅写他童年看戏的故事,看戏时他十一二岁,文章是他三十多岁时写的,说这是鲁迅对童年时期的一次回忆也可以。《社戏》刚开始写他和小伙伴们钓虾,放牛,然后笔锋一转,便入《社戏》。

一个晚上,鲁迅和十多个小朋友一起摇船去看戏,看到铁头老生一连翻了八十四个跟头,大家高兴,看到老旦坐那里没完没了地唱,于是大家便败兴而归……返回途中,大家又说又笑又骂,对戏展开“评论”,快到家时,深更半夜,大家饿了,偷摘罗汉豆,煮熟用手撮着吃……文章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鲁迅对童年的纯真眷恋。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称之为文学泰斗。

然而,鲁迅的《社戏》依然遭删节,不是不可以删,而是删的没有道理。这是不是对鲁迅的不尊重?编课文的人也可能是为了减少篇幅,但是,不能不尊重历史啊!又如像我们南阳与襄阳的诸葛亮之争的敏感问题,修改入学生课文应该谨慎,应该给学生以完整准确的教材,免得让后人误读误解误判误学。

因此,周长行先生写到:笔者的心境被一个“删”字弄糟弄乱了,本意欲写鲁迅先生当年和家乡小朋友们“偷着乐”的一点点读后感,跟着少年鲁迅们玩一把,给圈里的读者朋友们凑凑趣的,却不由自主拐弯到语文课本的乱删乱改上来了,说起来就再也打不住了。这仿佛也是当下的一种风气:六神无主,人们很难将一个话题进行到底,大概是枝杈纵横,纷扰太多的缘故吧?

周长行先生的文字,让我边读边想,关于教育指向,关于文学扎堆,关于浅浅的诗,关于舆论导向,关于利益链条,关于当下教育的种种乱象……这篇文字打开了“教育问题”的一扇门,让人们在疑问中探寻正确之路。

总之,我最想说的,也是周长行先生文字中特别强调的,我们的教材课本,要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孩子,向未来负责,不可偏颇,更不可乱来,否则,将贻害无穷啊!

(写于2021年3月16日)

原创丨《鲁迅的偷着乐》读后感

【作者简介】丁振良(男),河南邓州人,世界华人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金秋诗韵》《布谷声里的故乡》和长篇报告文学《拷问人生》共三部。

壹点号真言贞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